包装预设方略研讨教育中的竞技刺激方法的践行
2012-12-20 03:42:58中国教育招标网
整体构思选课者来自全校理、工、文、经、法、管和艺术院系的近二十个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结构和学习期望、目标有明显的差别。要在2个学分36节课中完成包装结构、造型和装璜三大模块的教学和训练,必然导致老师照本宣科地“满堂灌”、学生生吞活剥地背概念做习题。在常规方法教学中,理工专业的学生反映“结构设计”内容太浅显,而来自文、经、管的同学则已经是不堪重负、难以消化理解了;但在美学装潢部分,不同专业的学习者反应却恰恰相反。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影响教学效果。
在课程体系和受教学群体特点剖析基础上,我们精选教学内容,新编讲义中体现以力学为基础的“结构设计”与依托美学原理“装潢设计”的整合,由“造型设计”贯通上述两部分知识;提出并试行“竞赛激励”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2””2年上半年教学班为例,来自16个专业的93名选课学生,每次上课都座无虚席,所有同学都自愿参加了课程中以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的“易碎品包装防护设计竞赛”和以考察分析与知识应用能力为主的“典型商品包装的设计定位与构思分析”两项综合教学环节。
设计竞赛为培养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后主动学习、分析研究和实现构思的能力,我们组织了5易碎品包装防护设计竞赛6.学生可根据学习情况与志愿,自愿报名参赛。竞赛按下述方案实施。a.包装防护对象:普通玻璃杯一只(mA)、鸡蛋一个(mB),B放于A中。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合理的双层包装结构,实现商品流通中垂直跌落时的缓冲防护要求。b.简化力学模型:两自由度商品包装跌落冲击激励下的缓冲问题如所示。
两自由度商品包装跌落冲击c.防护能力考核:设定某高度自由跌落到刚性地面,要求A和B及外包装均完好无损。不同制作品跌落试验时,能耐受跌落高度较大者为优。材料与工艺限制:规格统一的玻璃杯由教师提供,参赛的鸡蛋必须是生的;外包装用瓦楞纸板或其他纸包装材料(可利用旧纸包装裁切),缓冲材料限用纸(含纸板、瓦楞纸板)、塑料薄膜或薄板(禁用泡沫塑料)、金属丝、线(制作材料由参赛者自行解决);包装制作允许采用粘合或钉合工艺。其他要求:针对作品撰写一篇有一定理论分析性的设计书(设计目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说明、主要参考文献);每组学生13人(自由组合);参赛作品必须经过实验室跌落冲击考核。
实例剖析几乎每一位老师都会在讲课中引用一些例题或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深化知识,而我们在5包装设计6课程中,把这部分工作转移为由学生自己来进行。在包装造型和装潢设计篇,讲解了包装的方便与促销功能、形式美法则和色彩基本知识之后<6>,布置以提高分析与知识应用能力为主的“典型商品包装的设计定位与构思分析”综合作业。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包装世界”中任选三种商品,将“坐标”移到这些包装的设计者,分析设计定位与构思;然后以顾客的视角,对这种包装设计的功能实现度做出评价。
优化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a.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大量实践与调研提供的数据表明<7>:课堂讲授、示范、讨论、动手几种教学方法,在相同的某一时间后知识掌握率分别为5%、30%、50%、71%.也就是说单纯的教师课堂讲授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时效**差;而自己动手在实践中求知的效果**好。所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造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学习认知的环境将是十分必要的。
b.激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调查后发现: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其能力的80%90%将可能发挥出来。因此,探索激励的有效方式和艺术,在教学环节中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将有助于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