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在产业中的解析
2012-12-19 11:26:17中国教育招标网
创新一词非常频繁地出现在政府报告中,而且有关国企改革的文件中每次也都少不了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难看出创新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成为国际竞争中影响成败的主导因素,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的关键所在。从事实层面看,创新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国家的基础是经济,经济又是一个循环系统,包括生产,交换,流通,消费等阶段。缺少哪一项经济都不能很好的运行。翻开各国的历史,参看各国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发达国家不难发现: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重要因素是交换和流通,即商人的存在和积极的活动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运作和发展。企业是商人的主要载体,可以毫不隐晦的说,企业富则民富,企业强则国强。所以,企业的壮大和发展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重大课题,企业创新当然作为企业壮大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成为关注的焦点。
企业创新活动的经济学分析。西方和我国学者关于创新理论的研究特征突出、各有侧重,均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但各派都有一系列的假定前提,使其理论局特定的使用范围。处于市场经济初期的中国是不能不顾及实际情况。我们面临的变量很多,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切实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理论十分迫切。文章将创新定义为一种经济活动,与企业生产,销售,运输等经济活动相同。下面主要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企业的目标、成本、收益等方面分析创新活动的可行性,从创新活动的具体过程来看其约束条件,结合我国实际从而找到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以及为找到激励创新的有效措施提供方向性建议。
按照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的假设,企业(或厂商)就是一个黑匣子,即只要有生产要素的投入就会有相应产品的产出,即不关心具体的生产过程,也不关心产出的具体产品。此时创新活动就像企业的生产投入一样,下面根据利润**大化目标原则,用成本收益方法进行分析,**后得到利润**大化的条件。
(一)企业的目标如果你问一些企业家他们要达到什么目的,你会得到许多不同的答案,一些企业家会谈论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另一些企业家会谈论企业增长,还有一些会谈论股份,而也会有一些企业家会谈到自己的工作满足感,所有这些目标都会被追求,但他们不是基本目标,他们是达到深层次目标的手段。企业的目标是利润**大化,一个不追求利润**大化的企业要被追求利润**大化的企业消灭或购买。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要以此为目标,为其服务。我国的国有企业有许多社会目标当然也很难要求其与利润**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一样参与竞争,如果硬要强求的话后果已证明效率不高的国企处于劣势。
(二)企业的成本企业的成本包括日常的原材料,劳动力,设备,机器,厂房等各方面的费用支出,但在经济学中企业的成本是用机会成本来衡量的。机会成本是建立在资源稀缺性的基础之上的,由于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当选择其中一种就会放弃其他的用途,所放弃的价值**高的用途的价值就是机会成本,也称作选择成本。企业创新活动当然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这些有限资源的机会成本就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本。由于国有企业中冗员过多,资源许多都是来自于财政的调拨,或者来自银行贷款,又由于长久以来银行与国企就是一家,因此造成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低下甚至为零,这点是与公共用地悲剧道理相同。
(三)企业的收益在新古典经济学中,需求是影响企业收益重要因素。完全竞争企业只是价格的服从者和接受者,其只能通过改变产量来改变自己的收益,通过改变成本来改变利润。对于垄断企业虽然可以自由定价,但在利润**大化的前提下企业只能通过改变自己的成本与倾斜的边际收益曲线相交,从而定价又定产。总之,在西方经济学中,无论什么活动大多都是基于改变自己的成本来改变自己的收益,从而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利润。因此对于一项成功的创新活动,都是通过降低企业的成本或者将企业的成本曲线下移来实现的。换句话说,企业可以在其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供比以前更多的产品,或者是提供与以前同样多的产品而成本却降低了。
在这点上,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有着类似的论述:在同一部门内部,如果某个企业的生产率提高(由于技术创新引致的) ,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企业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社会价值) ,每种商品都按市场价值或社会价值销售,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对于创新活动有成功就必然会有失败,因为创新本身也是一项有风险的活动,而且失败的概率往往大于成功的概率,这就需要企业综合考虑到预期收益和其机会成本,也即是说并不是任何企业都要创新。
(四)企业的利润**大化条件以上我们分析了企业的目标,成本及其收益。按照常识,我们可知企业的利润是企业的收益与企业的成本之差,只有当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的利润**大化。创新是有成本的活动。根据利润**大化的计算,其带来的增加收益与其成本的边际量相等。在低水平的产品开发时,更好产品带来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当用于产品开发的边际支出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支出了**大化的产品开发支出量。
这也就是说企业的创新活动并不是无休止的活动,也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企业创新活动的外部性价格体系之所以能有效率地运作,是因为价格向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传递了信息,然而有时市场价格并不反映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并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间接效应时,就存在外部性。使用外部性一词是因为对其他消费者或生产的效应(无论是收益还是成本)就市场来说是外在的。创新是具有正外部性的活动。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时代的企业家队伍是建立健全创新机制的关键。应制订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使具有创新意识,精通经营管理的企业家脱颖而出。创新不但需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还必须具备与创新有关的人力资源,资金,和良好的设备等条件。其实,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企业家的培养和发展以及有创新能力的员工成长是相互促进的。建立现在企业制度有利于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和发展,创新特别强调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不但要具有洞察力以及把握创新机会和市场竞争机会的强烈意识与丰富经验,而且要具有在研发活动上大胆投资的胆识以及进行组织和制度创新的勇气和魄力。而这些企业家只有在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制度下才能出现,而企业家以及员工的创新意识和渴望又成为制度创新的需求者从而推动旧制度的废除以及新制度的确立。
从微观角度说明:企业的创新活动和生产销售等活动一样,都要以其目标为指导,有其自身的约束条件。因此,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创新。另外由于创新活动具有外溢收益,所以政府应当从公共利益出发对创新进行适当的补贴,从而激励企业创新。尤其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其目标和民营企业还不相同,约束条件就更不相同。所以,我国的国有企业应有自己的创新策略,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现成的理论,应参考其理论加上我国的实际国情,创造出适合我国自己的企业创新理论,这样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