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技术应用 > 正文

今天是: 6月1日 星期四

书籍装帧中设计意识的延续与更新

2017-05-27 08:42:28本网

  栏目主持/邸禾分捕捉灵感,共享经验书籍装帧中设计意识的延续与更新□陈东山装帧设计表现的是一本书美的灵魂。从纸张、开本的选择,到字体、字号的确定,再到书衣、内文版式的设计以及印制方式与装订方法的设计,无不凝聚着装帧设计师的心血和智慧。

  好的装帧设计要做到“借题发挥”,既有借题,又要发挥。书籍装帧是图书这一精神产品的物质载体,它应该以图书内容为基础,发挥视觉和触觉上的表现力,使图书内涵的表达更为完整。设计是有纪律的狂想。又有纪律,又有狂想,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书籍装帧设计介乎于自我表现与刻板的程序性工作之间。热衷狂想和自我表现而否定纪律,其装帧设计难以与作品的主旨合为一体、水乳交融;而片面地强调纪律而忽视狂想,则将装帧设计置于桎梏之中,势必冰冷、僵硬、缺乏生命力,难以创造好的作品。

  在装帧设计的过程中,既要着眼于整体,又要照顾到细节。着眼于整体,要求装帧与图书的主题、内容相契合,与读者的审美期待相趋近。要知道图书装帧要做的绝不仅仅是对一个六面体的设计,而是在创造出一个性灵之物,给无形的思想一个有形的载体,使思想知识的传承与传播更安全、更精确、更有效、更具美感。而所谓的重视细节,即在保证方便阅读这一功能性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设计师的想象力、创造力,完善书籍装帧的各个部分,在保持整体设计和谐度的基础上,**好考虑突出图书的一两个特色,做出一些与众不同、意味隽永,在情理之中却在意料之外的设计,把细节打磨得尽善尽美。在不少作品中,正是某一个细节设计说明了图书的主题、揭示了文字叙述的本质,从而勾勒提点出作品的灵魂。下面,笔者将结合一些实例来探讨在图书装帧中,需要具备哪些重要的设计意识,这些设计意识又是如何指导设计师创作出成熟的作品。

  人们认识一本书首先是从图书装帧开始的。比如,人们看到一本新书,建立起的**印象一定是关乎于封面,而并非书中内容、纸质等。特别是在图书网络销售的大环境下,封面在书籍装帧中的地位更显重要。封面既是书的一部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封面就像书的外衣,好与不好,直接关系着读者对它的注意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封面就是书的广告。但如果过分地强调了书的广告作用和它的独立性,而偏离了书的内容,也会导致封面设计走入岐途。注重形式,真实地反映图书内容并与之统一是非常重要的。

  一件好的作品,不仅要外表漂亮、大方、新颖,还应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有针对性的形式美感。图书装帧设计不同于一般绘画,对事物的感受表现得那么直接,在构思上它首先要考虑到书的内容、资料的使用、具体的表现形式等。形式要服从于内容的需要,这在科技图书的装帧设计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要用形象化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科学技术的抽象思维,这中间有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创造一个独特的艺术语境,使作品有寓意、有联想、有激情,使人看了书的封面以后感到既美观漂亮,又有回味的余地,从而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不仅是简单地照搬正文中的一二幅有代表性的插图或照片,中间一放,加上书名,就大功告成了,那样读者是不会现在有些设计者急于求新,盲目地照搬国外的“新潮艺术”的表现形式,利用电脑技术,东拼西凑,看上去包罗万象,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却偏离了书的内容,甚至有些同书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设计是经不住推敲的,就像不伦不类的大杂烩。

  设计本身是一种形式,但是片面地强调形式就会变得空洞,要想有新意,首先要在设计意识上有所突破,创意思维上有所更新。而不是仅仅注意表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利用合适的图形,准确直观地传达信息,是我们在设计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借助图形美产生新奇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亲切感。例如,铁路教师手册一书的封面设计,总体色调是绿色的,整个画面是一朵牡丹花的局部,在封面左上角露出花蕊,花蕊为花之心,教师教书育人关键是育人之心,由此暗喻教师职业的崇高。为求变化,把图从中间一分为二,作成阴阳反象,手册二字为红底反白色字,增强了整体的视觉效果,也喻示出红花与绿叶的关系,看上去明快、清秀,具有生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平面设计中,利用文字本身的造型对人的视觉影响和感受,也是设计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汉字,字型变化很大,笔划之间搭配节奏变化也很多。充分利用字型的疏密间隔,高低长短,虚实间隙粗细的变化,往往无需图形,就可构成**的设计作品。这种方式24|出版感悟思考栏目主持/邸禾分捕捉灵感,共享经验在许多封面的设计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例如美术字与黑白画一书的封面设计,画面由汉字和偏旁部首组成,利用笔画交叉和重叠,造成一种明快的节奏,加深了文字视觉的直接印象,整个画面以黑白对比为主,在右侧用大红色块衬托出书名,整个画面构图简洁,既突出了书名,又显示了此书内容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书卷气,在文字的编排中,还应注意到文字的整体感对人的视觉作用,使文字符合一定对象的心理和生理感受,不仅可以加强整体效果,还可以突出鲜明的个性,使人感到充满生气,自然轻松,节奏分明。当文字编排的节奏符合人的心理节奏时,能造成和谐的阅读气氛,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对于不同的内容文字的编排也应该有不同的考虑,如政治性题目要注意严肃性和庄重性的体现,而儿童读物的字体就要活泼欢快,有趣味性。如果反过来就会适得其反,在视觉上减弱文字对内容的影响力。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多种书体和印刷体为封面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设计中求变化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文字造型的形式美感及在视觉上的人情化作用,这些都蕴含在字里行间,需要仔细斟酌。应注意使用的文字在结构上合理规范,视觉上,明快醒目,可识别性强,大小、粗细、黑白对比适当有序(有特殊需要者另当别版面的编排在设计中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意和设计的**终效果都体现于此,完整明确的思路是版面编排的保证。

  例如园情墨趣一书的装帧设计,此书是“颐和园文化长廊”丛书中的一册。在设计中侧重书的文化品味,表现颐和园的特点。在画面的处理上,为避免长期以来惯用的图片作底,上面压字,或是把照片方方正正地排列起来的作法,将园中有代表性的建筑佛香阁的图片做了处理,将图片的外形剪成不规则形,并在边缘部分做了虚化处理,使图间白色背景融为一体。

  书名利用反白字,在字的背景色块上线装书的造型特点,加以图案化,显得古朴清新,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丛书名横贯在封面中间,将图、色块等诸多元素连接起来,使整体显得活泼而不零乱。书的封底是大面积的白色,只在中间部分放一张很小的园景俯视照片,象一扇窗户。暗示这套书是介绍颐和园园林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这本书的设计在书展中得到了读者的好评。

  从以上可以看出,好的创意构思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它是思考过程的视觉化体现,面对每项设计,首先考虑的就是“创意”,要独具匠心,表现形式要新颖独特。封面设计的过程应从浏览内文入手,抓住主题,构思、想象,理顺思路逐步进展到收集资料,通过形象性思维,把想法具体化。创意中应该充分发挥无限想象力,但设计是受条件制约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如开本大小、形状、印制条件、责编要求、加工成本等限制。要在这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多种视觉元素和造型规律,创造符合内容要求的设计装帧作品。

  在装帧设计中,应遵守形式美的法则。画面上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直接影响到整体的视觉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和谐、秩序、均衡,给人以美的享受。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美就是有秩序的组合”,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是声音秩序的**组合。一幅好的设计作品就是点、线、面、色彩这些基本元素的**佳配置。通过有秩序、有起伏、有节奏的移动变化,产生寓意的联想,从而体现设计的内容和情感。有的装帧设计作品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感觉,甚至有时不能理解,但它却能感染我们,并从中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满足。一根线条,一个圆点,一个色块,并不能表达出什么深刻的内容,但却不失人们对它的喜爱,其原因就在于组合中突出着形式美感,在版式的安排上,注意多样统一的原则,形式多样而又不繁杂,有变化而不零乱,统一而不单调,构成一个有机的和谐的整体,这是形式美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件装帧设计作品成功的基础。

  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飞速发展,图书的装帧设计也在不断进步,读者对图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装帧设计。对图书的设计者来说,只掌握些绘画和设计的技法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是远远不够的,要具备多方面的修养,在具备文化、艺术、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时尚,关注艺术设计的流行趋势,关注当前的审美特征,关注社会发展状态。

  图书作为文化产品具有独特的商业属性,它的**终目的是让读者接受、喜爱。了解当前读者的需求,了解当前的审美思潮,并将其与设计者自身的思想和创意诉求相结合,同当前的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才能够设计出读者喜爱同时又能引领读者审美趋势的图书来。

  现在计算机设计的强大功能使得设计者有了非常多的表现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固然重要,但不能被这些功能所迷惑,要在设计的立意上下功夫,计算机的功能再强大,也只是一种手段,要想创作好的作品,有所突破,必须注意加强设计意识的更新和突破,要积极地接受新的东西,提高自己的理解和感知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图书装帧设计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设计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书籍,才有可能引领图书设计的发展。

  1. 文字编辑助力书籍装帧锦上添花...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国内资讯国际资讯人物访谈企业新闻市场分析产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