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籍封面设计的现状
2017-05-06 03:49:55本网
自术豳堂浅谈书籍封面设计的现状◎赵漪宁(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沈阳110034)累文化的**好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精神文明的需求日益加深,文化传承中重要的媒介一一图书变得越来越多样性。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在不断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是现实所提供的某些物质条件,而是用一种近似于挑剔的态度去接受经济高度发达的物质性,精神性的享受。这也就促使图书也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才会跟上时代的脚步,只有勇于改变,创新,才不会被历史所淘汰。这便促使了封面设计的诞生,人们买书时不再只是关注图书的内容,封面的设计也是人们购买图书所考虑的因素之一,因为随着电子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需要购买实体书,但一些图书爱好者仍会收藏他们认为内容吸引人,设计精美的图书,现在的图书市场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保留住这些图书爱好者,如何吸引一些潜在的消费者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
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者就是根据书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并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当然有的封面设计则侧重于某一点。如以文字为主体的封面设计,此时,设计者就不能随意地丢一些字体堆砌于画面上,否则只仅仅按部就班地传达了信息,却不能给人一种艺术享受。岂不说这是失败的设计,至少对读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设计者在字体的形式、大小、疏密和编排设计等方面都比较讲究,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人一种韵律美的享受。另外封面标题字体的设计形式必须与内容以及读者对象相统一。成功的设计应具有感情,如政治性读物设计应该是严肃的;科技性读物设计应该是严谨的;少儿性读物设计应该是活泼的等等。
在文学的封面上一般会用抽象的图形来表达,表达的并没有具体的实物,只是在表达一种意境。我没有读过曾经流行一时的穿越小说之类,但在网购时也注意过一些书的封面设计,有些设计的还算优美,但有些设计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乱而俗气,给人的感觉是运用了太多的元素,把所有的设计都说完了,没有留下一丝遐想的空间给读者,生怕读者不能了解书的内容。而实际上,一个小小的封面不可能承载太多的信息,如果把所有的信息都加进去,往往会适得其反。还不如大胆的舍弃,抓住**突出和**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达到**佳的效果。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是个人喜好问题,我喜欢相对简单,干净的东西,京极夏彦的小说是玄幻型的小说,如果你有耐心读到**后,肯定有惊喜。但是他的封面设计总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元素之类和书的宗旨也十分搭调,但就是太满了,东西太多,整个封面上都是类似日本浮世绘的描画,无论哪一部分,但看起来都很漂亮,可搭在一起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乱,闷。虽然设计者十分有诚意,但仍需改进。
相对于国外的书的封面设计,我们设计的图书偏灰暗,这也许和我们的性格有关,我们不像西方人那么直接,但不是说灰暗就不好,要看书的内容,不能千篇一律,有时也应该大胆地运用一些明亮的色彩,使得书的封面设计清新,活泼,有现代感。但在一个封面的设计中也不能全都采用动态元素,只要有一两个就好。如果所有的元素都处在不稳定的状态,那就不是活泼,而是乱。但对于国外的原版书有些封面可能是因为引进问题,我觉得做的也不是十分好,相比较来说,我更喜欢一些杂志的封面设计,时代感十分强烈,现代又有深度,大体上还很有趣,显示出了欧美封面的整体实力。
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因而在封面设计中,哪怕是一根线、一行字、一个抽象符号,一二块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既要有内容,同时又要具有美感。达到雅俗共赏。
在这个什么事情都讲究快的社会里,人们很少愿意沉淀下来看看一些有意义的书,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少有爱书者,再加上电子书的出现,人们更乐于在网络上看免费的东西。
一些书商们真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创新才能改变这个现状,好的内容,好的设计,好的装帧才能在这个本来就购买力有限的群体中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当然可能好的设计封面并不能十分有效地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如果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果是同样的价格,同样的内容,谁又会舍弃那些精美的,而选择只是敷衍大众的东西呢。